第99章洗干净屁股,准备打仗(五千字)
元旦之后,1849年终于成为了过去。
时间来到1850年。
元旦第二天,几个月前订购的制药厂的设备,终于在克拉克码头靠港。
制药厂的重要性,甚至还要远远超过机械厂。
所以,华美公司的核心人员,不少都亲自到克拉克码头接船。
在这些接船的人当中,最兴奋的不是阿祖,而是这两个多月,一直在辛苦筹备制药厂的未来岳父,伯驾帕克。
伯驾帕克领着伍青锋,还有那两个东部来的化学专业人才,以及阿祖分派给他的一帮人,几乎是从零开始,从头开始建设厂房,招募人才。最重要的事情,是研究如何将青霉素规模化生产。
为了制药厂的建设,伯驾帕克这一帮人也算是殚精竭虑、废寝忘食了。
现在,在阿祖不时的亲自指点下,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,期盼已久的设备物资也终于到港,所以,伯驾帕克比谁都更兴奋,更迫不及待。
将设备和物资卸下船后,伯驾帕克又立刻带着一帮人,更加热情高涨的投入到了设备的安装调试当中去了。
有了伯驾帕克牵头,阿祖身上的担子就轻松了很多,只有在他们完全搞不定的情况下,才会出手帮忙。
以阿祖后世的机械经验,将青霉素投入规模化生产,也算不上太困难。
而阿祖的主要精力,却投入到了几个月后的第二个淘金季里面去了。
和去年第一个淘金季不同,今年的淘金季,阿祖准备要啃下硬岩金矿这一块硬骨头。
和淘砂金不同,硬岩金矿是首先要找到深埋地下的黄金矿脉,这种矿脉是亿万年前,从地底深处喷发出来富含黄金的炽热熔岩。
这些熔岩在凝固后,深深嵌入周边的岩石和土壤中,就形成了和周围土壤岩石截然不同的黄金矿脉。
去年,阿祖带着黑脚族的兄弟们,在内华达山脉当中,确认了几条含金量最高的矿脉。
现在面临的问题是,如何以最高的效率,将黄金矿石挖掘出来,然后粉碎,之后就是用汞齐法,将黄金矿石在水银中溶解成为汞齐,将汞齐在密闭容器中高温蒸馏,水银蒸发后,获得的黄金纯度能达到90%以上。
但是,汞齐法的毒性大、成本高,黄金的提取率也仅仅在百分之五六十左右,还需要对尾矿进行二次提取。
尤其是汞齐法的水银蒸汽无孔不入、极容易泄露,对矿工的危害十分巨大。
所以,阿祖准备一步到位,用氰化钠提取法处理硬岩金矿。
这个年代,氰化物已经出现了好几十年,广泛应用于染料、农药和医药领域,获取氰化钠不存在问题。
而且,氰化钠的成本较低,对黄金的提取率能够达到90%以上,足足比汞齐法高出40%以上。
正是因为在1880年代,氰化物提取法得到了广泛应用,全世界的黄金产量才得到飞跃式的增长。
在1880年代之后,原本难以处理、成本极高的硬岩金矿,在氰化物提取法的加成下,才得到了广泛开采。
而氰化物提取法的主要难题,是工艺相对于汞齐法更复杂,含有剧毒的尾水难以处理。
所以,阿祖又开始闭关,完善氰化物提取法的整个工艺流程,设计所需的所有机械设备。
而在阿祖闭关的这段时间,同样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大清国。
湖南湘阴县左家塅。
村中心,大水塘边上的农家院落中,一位相貌堂堂的中年书生,正看着书桌上摆着的两封来信。
其中一封,是来自赋闲养病的林则徐,约书生到长沙一叙。
而另外一封,却来自极其遥远的美利坚!
看过这两封信,中年书生心潮澎湃之余,立刻收拾起行装,奔赴长沙。
第二日,中年书生便在江中小舟中,见到了正在养病中的林则徐!
在登船的时候,过于激动的中年书生,“噗通”一声,不慎落水!
“哈哈哈!”林则徐见到这一幕,开怀大笑道:“此乃天意沐浴以表敬意乎”
二人相见恨晚,彻夜长谈。
古今中外、人物品评、西北边防、东南海防、屯田治疆……无所不谈,无所不包!
“季高,老夫早有听闻,你身负‘不凡之才’!今日一见之下,才知他人评价犹有不足,你乃当今‘绝世奇才’!”
面对林则徐的赞叹,中年书生谦逊道:“老大人实在过誉了!左某人至今一介白身而已,岂当得起如此赞誉”
中年书生,正是三十九岁的左季高、左宗棠!
“非是过誉,他日西定xj,舍君莫属!”激动之下,林则徐将在xj期间收集的军事地理资料、沙俄情报以及地图等等卷册,悉数取出。
林则徐颤抖的双手,托着自己千辛万苦收集的这些资料,郑重托付到左宗棠手上。
“季高,切切谨记,终中国患者,其俄罗斯乎!”
左宗棠面色凝重,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这些珍贵无比的卷册:“老大人以国士托付我大事,左某敢不效死命!”
“好好好!”
林则徐高兴之余,挥毫泼墨,即兴创作出一副对联!
左宗棠接过对联,激动无比的吟诵起来。
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趋避之!!!”
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的左中堂,眼眶都不由得微微泛红!
自此之后,这幅对联自始至终悬挂在左宗棠的书房正中!
……
天色微明,两人谈兴正浓。
左宗棠从怀里取出一封信来,双手递给林则徐,道:“老大人,前日突然收到海外来信,其人自称是广东台山李祖年,在美利坚淘金为业,略有所成……!”
“哦……”林则徐惊奇不已,同样在怀里掏出一封几乎一模一样的信来。
“老大人,你居然也收到了此人的信”
“哈哈哈!”林则徐开怀笑道:“老夫在南昌养病期间,收到了此信,颇感莫名其妙……不过,信中所说,让老夫深有所得!”
“哦能让老大人也有所得给老大人的信中,写了些什么”
“那给季高的信中,又写了什么”
“不如,和老大人换信一观”
“哈哈,老夫正有此意!”
于是,左宗棠和林则徐交换彼此的信,互相看过。
和写给石达开的信,颇有几分相似。
阿祖在信中坦言,当今世界,西强东弱,华夏疲弊丛生,而西洋日渐强盛。
西洋之强,强在思想之开明,强在科学之精神,强在实业之昌盛。
华夏若要变革图强,必须学习西洋之哲学思辨,学习科学之精神,学习兴办实业。
而要学习思想、学习科学、学习如何兴办实业,非得要亲身到海外考察学习不可。
在给林则徐的信中,阿祖请求林老大人,能够挑选和推荐一批有志之青年,前往美利坚考察学习。
如果老大人有此意,阿祖愿意安排好一切,包括船只和一切费用。
而在给左宗棠的信中,则直接邀请他前往海外,睁眼看世界,开阔眼界,考察学习西洋之经验。
林则徐和左宗棠看过信后,颇有默契的抬头起来,对视微微一笑。
“对于此事,老大人如何看”